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从“五小工作法”到“五条强村路”
——看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人: 裴文超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5-13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五小工作法”到“五条强村路”
——看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2-05-13 14:37:48

脱贫攻坚期间,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坚持“用扶贫小事诠释绣花功夫”,创造出以小分队、小暖包、小康道、小菜园、小药箱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作法”,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面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新的时代考卷,红河镇百尺竿头再奋进,抓住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增收这一关键,推动乡村振兴沉稳起势。

公开事项名称

从“五小工作法”到“五条强村路”
——看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索引号

制发日期 : 2022-05-13

制发日期

2022-05-13

脱贫攻坚期间,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坚持“用扶贫小事诠释绣花功夫”,创造出以小分队、小暖包、小康道、小菜园、小药箱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作法”,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面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新的时代考卷,红河镇百尺竿头再奋进,抓住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增收这一关键,推动乡村振兴沉稳起势。

据镇党委书记肖华介绍:“传承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红河坚持党建引领,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五清强基’工程为基础,以村级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为平台,以盘活以土地为主的农村闲置资源为关键,在实践中蹚出了资源高效利用、专业服务助推、扶贫项目接续、多村共联共享和能人创业带动共‘五条强村路’。”

2021年底,红河镇149个村庄平均集体收入达13.7万元,较2019年增长39.79%;2021年7月,红河镇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资源高效利用——

“五清强基”清家底 实现效益最大化

去年以来,原本在村内被不规范合同长期占据的3间门店和3个仓库等,重新被村集体收回。通过村民议事会表决,授权乐红合作社以村集体名义,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公司合作,开展化肥等农资经销,共担利益风险,共享利润成果。“仅此一项,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红河村党支部书记吴宏伟说。

废除不规范合同,收回被违法占用的集体资产,得益于红河镇强势推进的“五清强基”工程:清理村级违规合同、清理集体尾欠、清理闲置资产资源、清理环境卫生、清理信访矛盾,筑强基层治理基础。

一边是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强村富民”,一边是困扰村庄发展的“一笔烂账”。这在肖华看来,必须从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高度,认识和推动“五清强基”工作:“明确‘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百日攻坚,逐村逐项推进。”

一清到底,效果立显。红河镇累计清欠资金1400多万元,收回盘活各类资产资源220处……烂账一清,凝聚起民心民意,村“两委”干事创业热情被充分调动。资产收回,让村集体能够“有米下锅”,红河顺势推进“三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让70%以上的村庄迅速找到了“强村路”。

专业服务助推——

村社共建“田保姆” 种粮蹚出共赢路

作为粮食生产专业村,肖家河村近年来遇到这样的窘境:青壮年外出,种粮兼业化,土地利用率低、产出效益低;土地分散在农户手里,村集体没有资源,成为“空壳村”“落后村”。

面对乡村振兴大考,类似村庄如何破题?一次镇上组织的集中外出学习,让村党支部书记刘科元摸到了门路。2021年9月,村“两委”发动群众,通过土地入股、直接流转、土地调换等方式,连片整理出300亩土地。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粮食种植合作社,变身“田保姆”,统一开展专业化服务。

于是,良种、良法、良机、良药……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迅速落地,连片种植新增面积约10%,粮食单产增幅约20%,年底一算账,除去生产经营投入、土地流转费和社员分红外,村集体获益近20万元。

“这是粮食生产专业村实现稳粮增收的最优路径,实现了提升粮食产能和农民集体双增收的‘共赢’。村级党组织引领,解决土地连片整合问题;合作社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并保障农民每亩千元左右的保底收入;村民获得‘保底+分红’,还可就近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红河镇种粮面积约6.1万亩,我们已在粮食主产村全面推广这一路径。”肖华说。

扶贫资产接续——

管好用好靠精准 项目收益巧分配

在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红河镇用实用活各类资金,抓实产业扶贫。自2016年以来共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3个,建成后全部确权到享受收益自然村,共有108个村受益。

贫困村多数基础薄弱,贫困户普遍缺乏经营能力,如何确保项目资金让贫困村户长期受益?红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其坤在实践中找到答案:“根据村庄情况和资金规模精准决策,确保项目符合当地实际,能够找到专业的承接运营方,保障稳定收益。”

刘家岭村在镇党委的带领下,2016年先是利用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万元,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左右。后又针对因本村土地零散的实际,利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万元,与土地充足、大棚种植经验丰富、缺乏资金的埠南头村“抱团取暖”,在异地建设大棚并出租给凤凰岭果蔬合作社经营,刘家岭村获得稳定的1.05万元租金。

目前,红河镇所有扶贫项目运营良好,年可实现收益65万元。这些资金如何使用?“在确保享受政策户分红后,剩余部分可用于村庄公益事业,也鼓励用于‘撬动’其他增收路径,带动村集体更多增收。”梁其坤说。

多村共联共享——

集体发展共联体 利益联结共同体

2021年7月,红河镇桃花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一茬“黄金籽”西红柿由昌乐自然邦果蔬合作社统一收购后,投资主体分得4.5万元租金收益,合作社分得种苗、肥料等农资供给费用15.5万元,务工及管理人员分得19.344万元劳务收入,剩余13.156万元为园区所在村集体收入。

这些主体能够在“一茬西红柿”上共同受益,背后发挥作用的是“集体互联、利益共享”运营机制。

红河镇大宅科、林泉片区地处白浪河边,又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红河做好统筹优化文章,发动相关村成立集体发展共联体,实现土地规模化流转,整合涉农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建设,村集体以资源等入股,合作社提供专业运营服务,村民投资投劳参与。

就这样,规划投资12亿元、占地3500亩的桃花源一期项目迅速建成。政府投入形成的设施,成为村集体资产;社会资本投建的高标准大棚,委托给专业合作社运营;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务工、承包、分包等利益分配协议;村党支部监督运营,农产品售出后,大伙儿按约定比例分配。

“依靠这一路径,多类主体结成利益联结共同体,实现了‘大主体’带着村集体、小农户共同致富。红河已建成两大园区,带动20多个自然村共联共享增收。”梁其坤笑言。

能人创业带动——

人才变身“领头雁” 强村富民领路人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近年来,山东各地把选优配强带头人,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头号工程”。

在红河镇,“选好一个人、改变一个村”的故事,也正在上演。大庄皋村党员陶国东在外经商多年,2007年返乡后种植优质果蔬,还发展电商销售,是远近闻名的创业能手。

2011年,在镇党委的发动下,陶国东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我把创业的成功经验带到村里,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指导社员开展标准化种植,合作社抓好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村里的‘原根西瓜’‘黄金籽西红柿’等品牌越叫越响。去年,村集体收入达27.91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

如何发现更多能人?红河镇通过现任村干部中留任一批、外出能人中引进一批、致富大户中推荐一批等方式,全面配强队伍,并通过积分制管理、培训提升等手段,全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经济、会管理、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

目前,红河镇已有135名村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充分发挥出经营能力和带动作用,以领创办合作社为主要抓手,带领村民找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产业,蹚出了强村富民路。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关于构树扶贫工程专项评价项目承担机构评审结果公告

丽江市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额超千亿”?官方正式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