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贫困村的“抗疫”对策:加班生产口罩为防疫出力
发布人:张志银来源:中国新闻网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0-02-18
视力保护色:

中新网吉林2月17日电 (石洪宇)天色破晓,整个村庄还未彻底醒来。5时30分,51岁的贫困户李凤芝穿戴整齐,步行前往几公里外的“生产车间”。

  对她和整个村庄来说,眼下正是特殊时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所在的吉林省磐石市石嘴镇永丰村便进入了“自我隔离”状态,禁止外来车辆和人员探访。但村里的扶贫项目已经复工,“我一天能缝制300多个口罩,这样(的效率)一个月可以赚2000多元。”李凤芝说。

永丰缝制分厂正在生产 刘艳 摄

  李凤芝有两个孩子,丈夫行动不便。永丰村是吉林省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有95人。

  2019年,该村引进东北袜业永丰缝制分厂项目,以服装、服饰代加工为主营业务,提供44名个工作岗位。疫情发生后,该分厂收到指令,紧急“转项”生产民用级别口罩。

  “大年初三开始,我们村一边开展防疫一边恢复生产。”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闫振宇说,该村已有18人回到工作岗位上,其中有3人是贫困户,“都说要给防疫做出贡献”。

  下线的产品则由东北袜业统一调配,发往基层一线。按照他的说法,加工口罩所需的原料和技术人员都来自吉林省辽源市。对于外来人员、物资进村的问题,当地想了很多办法。

  技术人员通过视频直播指导工人生产。对接送原材料和成品物资等采取“不见面交接”制度:运送货物的车辆驾驶员不下车,村民对车辆进行消杀,而后由村民将物资装到车上,“这样对双方都好”。

加班加点工作 刘艳 摄

  生产班长刘艳说,疫情期间的生产“要小心谨慎”。岗位上每天测温3次;“隔机隔位”进行生产,前后员工间距达到1.5米;对生产车间、走廊、进出口每日多次消毒;取消中午集中用餐,员工各自从家中带饭。

  不过,车间里体现更多的则是热情。部分员工选择每天6点钟便会上岗,直至19时下班,“这个时刻,大家愿意早出晚归”。

  刘艳说,车间正在努力提高产能,待员工的技术更熟练,更多人员归来,产量会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该厂已生产民用级别口罩近万个。

  “作为农民我能做的不多,但是希望能为这次防疫出一份力。”李凤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