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锚定共同富裕目标 聚力和美乡村建设

发布人: 李卫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1-05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锚定共同富裕目标 聚力和美乡村建设

2023-01-05 21:57:23

锚定共同富裕目标 聚力和美乡村建设

公开事项名称

锚定共同富裕目标 聚力和美乡村建设

索引号

制发日期 : 2023-01-05

制发日期

2023-01-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被选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商都县的脱贫基础较为薄弱,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使命。过渡期以来,我们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历史使命,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接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抓队伍、强基础,抓产业、促发展,抓保障、惠民生,努力实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把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两方面力量统筹起来,补强“主心骨”、激发“内生力”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办好农村事情的关键。我们将建强农村党组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心骨,持续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针对村党支部班子年龄结构较大、带动发展能力不强的实际,探索实施了“强心”工程,从四个方面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一是35名县级领导干部在包联10个乡镇的基础上,一对多包联121个示范村、重点村、典型调研村,定期到村指导、协调、推动重点难点工作。二是县直部门单位联村,6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0个乡镇党委与212个村级党组织结对“包联”,帮助解决需要县乡层面协调推动的政策措施落实困难。三是选聘212名35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支书助理”,充实到村党支部,发挥其文化水平高、信息化办公能力强的长处,与村党支部班子工作经验足的优势有机结合,让村党支部战斗能力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四是以“亮晒比”创先争优为主题,在村级党支部间开展“擂台比武”“比武争星”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上台述职”的方式综合评比,评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书记”6名、“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10名和“担当作为好书记”20名,让村党支部书记从“观摩”中找差距、从“比武”中找不足,反向激发干事创业活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村级党组织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坚强战斗堡垒,全县2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现金收入和集体资产累计达到5.03亿元,平均每个行政村达到237.19万元,年收益均在5万元以上。

在建强战斗堡垒的基础上,针对部分脱贫群众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的现象,利用212个“爱心公益超市”,以“积分换物”撬动“乡风文明”,让部分农村人口实现从“等、靠、要”到“比、赶、超”的理念飞跃。我们将积分对象由脱贫人口转向全体农村常住人口,优化“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机制,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当“超市”平时物资持有量(折资)低于5000元时,由村集体经济及时进行补充,确保了“超市”的正常运转。“超市”为村民设置了“微心愿爱心墙”,群众根据不同的需求,把想要的物品写下来,管理人员根据群众愿望及时采购物资,“超市”供需平台的精准化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提升了群众参与度。

把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两方面需求统筹起来,抓牢“关键点”、铺实“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我们为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坚持做大做强农牧业主导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农民牢牢地嵌在产业链上,让主导产业有发展、农民增收有渠道。

在种植业方面,围绕马铃薯种薯繁育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固化“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户参与”机制,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以“政府建、企业租、农民种”的模式,先后建成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温网式大棚705座,由龙头企业整体承租后交给村委会领办的专业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合作社分包给农户种植原原种,在种植过程中,由龙头企业提供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回收“五统一”服务,最终实现四个增收。一是土地流转稳增收,原原种种植基地流转土地1005亩,亩均241元,年收入24万元。二是科学经营促增收,农民租赁大棚种植原原种,每座大棚每年纯收入可达1.8万元。三是带动务工创增收,大棚常年辐射带动周边500多人务工,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四是资产收益保增收,龙头企业整体承租大棚的收益,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70万元,带动8个乡镇47个村委会14530人增收。

在养殖业方面,实施肉牛扩群倍增行动,让农户“借牛生犊”“发牛财”。商都县地处农牧交错带,具有发展养殖业传统及饲草种植优势。通过综合考量市场稳定性、个体抗病能力等因素,我们选定风险系数相对较小、市场较为稳定的肉牛养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探索了“企购、村管、农养”的“牛银行”养殖模式。委托县属国有企业,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统一选购良种适龄基础母牛,再将母牛以产权交托方式交由村集体进行管理运营,农户按照购牛款的5%(脱贫户)和7%(一般户)逐年交纳村集体(约1500元左右)租金自养,所产牛犊归养殖户,通过“借牛生犊”发展壮大产业,实现村集体、养殖户双赢。比如,通过“牛银行”模式带动,小海子镇李家村有63户农户租牛发展养殖业,占全村有劳动能力农户的一半以上,户均年增收8000元,仅此一项集体经济收益就达22.5万元,业已成为李家村的致富增收主导产业。

把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两方面民生福祉统筹起来,紧盯“风险点”、织密“保障网”

商都县乡村的年轻劳动力外流比例较高,近年来还出现了外出务工人员因年龄较大开始大量回流农村的“归农返村”现象,60岁、65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达34.2%、24.6%,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5、11.1个百分点。随着年龄的增大,突发疾病与慢病导致刚性支出大,已成为全县返贫致贫最大的风险点。我们结合县情实际,致力解决农村人口养老与就医两个方面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探索实施“农村幸福院养老+送医上门”模式,努力推动民生改善行稳致远。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我们以互助幸福院为载体,建立“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服务”的运行机制,让农民实现老有所养。由政府出资建成70处农村集中式互助幸福院,共有住房6072间,引导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返乡老人共6514人入住。为每个幸福院预算3万元作为公共设施日常维护、维修基金等费用,由村委会统一维护。将入住老人根据年龄结构结对互助、彼此照应,并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组织开展志愿帮扶服务,“近邻胜似亲人”的一段段佳话在商都农村地区广泛传开。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良好运行,一方面让返乡老人住有所居,另一方面让空巢老人有人照料、不再寂寞。

针对农村老年人因病支出大的问题,我们夯实医疗保险保障,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让医疗服务主动送上门。在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人口就诊报销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全部配置医保报销专职人员,及时监测并推送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超过1万元的农户,2022年以来,对因病开销大、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户发放救助金10580人次、810万元。同时,建强县域内三级医疗体系,县级两家公立医院与北京市及自治区级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本地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县级医院派出专家团队定期赴乡镇坐诊,引入兼具移动诊所、互联网诊疗及医疗急救能力的“小通移动诊疗车”走进乡村,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农户特别是老年人的家门口,让农户减少问诊就医时的其他开支,实现病有所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巩固成果为基础,以有效衔接为过渡,以乡村振兴为目标,采用“一二三四五”工作法,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一条底线”,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发挥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单位、社会力量“三类帮扶”,巩固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四项保障”,做好驻村帮扶、小额信贷、项目谋划、资产管理、易地移民后续扶持“五项稳衔接工作”,努力提升脱贫成果的质量和成色,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脚踏实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把农村建设得更美,让农民变得更富足,奋力书写新时代商都和美乡村的壮美画卷。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委书记 高永斌)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关于构树扶贫工程专项评价项目承担机构评审结果公告

丽江市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额超千亿”?官方正式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