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在新起点上迸发新活力
——贵州省雷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发布人: 裴文超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9-01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新起点上迸发新活力
——贵州省雷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2022-09-01 14:58:51

近年来,贵州省雷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将作风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各环节和全过程,以良好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和推动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公开事项名称

在新起点上迸发新活力
——贵州省雷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索引号

制发日期 : 2022-09-01

制发日期

2022-09-01

近年来,贵州省雷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将作风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各环节和全过程,以良好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和推动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抓好防止返(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健全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帮扶的机制,及时出台了《雷山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逐户落实遏制返贫措施,实现动态清零;继续选派99个驻村工作队297名驻村干部到村开展工作,累计帮扶干部“遍访”2.58万人次。开展返贫监测,组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回头看”,有效引导脱贫农民就地就近创业或有组织转移就业。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完善扶贫救助制度,设立扶贫救助基金,确保临时性、突发性贫困得到及时政策救助。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兜底等保障力度,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贫困人口100%参保,防止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产业发展稳定就业促增收。围绕“一主导四围绕”发展思路,以“十一个一”战略平台为抓手,用好用活政策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精心谋划和编制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统筹谋划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五个体系”建设,多渠道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在安置区配套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引进有市场前景、吸纳就业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领办“扶贫车间”28家,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科学规划乡村振兴发展格局。编撰了《雷山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积极推进2个州级示范试点村和8个县级示范村工作。同时,雷山作为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对全县154个村采取分级分类推进方式,提升措施精准度,努力探索雷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高位推动,全面推进机制建立健全

  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创新成立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及临时党委,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调度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确保乡村振兴决策执行到位、调度有序。同步建立专项任务责任机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要求,牵头制定专项推进方案、负责专项任务落实。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完善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将乡村建设重点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2022年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87个,总资金规模为4.52亿元。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出台《雷山县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投资范围,简化审批环节,更多采取以工代赈、农民投资投劳、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乡村建设。对于适用简易审批的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直接采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式,合并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环节。完善农民参与机制。充分用好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党员干部会、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载体开展宣传教育,让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建立完善自上而下、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实施机制,在项目谋划环节,加强农民培训和指导,组织农民议事,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意愿,保障农民参与决策。在项目建设环节,鼓励村民投工投劳,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在项目管护环节,推行“门前包保”、受益农民认领等农民自管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健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探索建立“县级主导、部门主管、镇级监管、村级主责、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编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确定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目前全县有农村管水员和保洁员718人。

  加强对接合作,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稳步推进

  国家乡村振兴局高度关注雷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持续在政策、项目、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推动雷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助力做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累计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20.9亿元支持雷山县发展项目;协调雷山成功举办了万企兴万村、援黔助农活动——“我在苗寨有亩茶”“中茶·雷山银球茶”春茶开采活动,依托雷山生态茶叶产品优质品质,完成第一批认购茶园面积810亩。建设“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产业园,促成供应链公司完成4款产品入驻贵阳“盒马生鲜”超市,购买农产品和帮助销售农产品1.37亿元。推进乡村建设,协调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集团捐赠雷山1100万元用于雷山县脚猛村、柳排村、南猛村、老猫村、下郎德村农村厕所改造及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数字乡村示范点建设,在白岩、龙塘、脚猛、南猛开展数字乡村试点项目,持续优化完善数智平台,建立健全“黔移认养”计划,加大投入推进负氧离子网红打卡点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先后选派3名处级干部下沉雷山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选派4任第一书记担任该县南猛村第一书记;连续6年在雷山举办县、乡、村三级基层干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1万余名。

  2016年至2021年3月,杭州市上城区和雷山县党委政府紧扣组织保障、资金项目、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六个方面,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为雷山县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网易严选电商扶贫模式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表彰。

  自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雷山小组进驻以来,充分体现了顺德区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互访对接机制,全力以赴共同谱写顺德—雷山“山海情缘”新篇章。截至7月底,顺德区已选派干部14人到雷山开展帮扶工作,帮助开展各类培训52期,共培训1371人次。大力推进乡镇、村、村企(社)、医院、学校结对共28对;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8期360人;帮助雷山输出农村劳动力2237人(其中输出广东978人);新增引导落地雷山投产企业8家,实际到位投资1.2亿元;采购和帮助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0.79亿元;协作共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县级示范村1个。2022年雷山获得东西部协作资金5040万元,立项批复项目19个。探索开展“百企桂黔行”对接活动,成功举办“我在苗寨有亩茶”认购签约活动,截至目前,共计认购茶园面积1000余亩,意向认购额达420万元;探索开展“我在苗寨有间房”认购活动,协议认购闲置民房20余间;黔东南首个将雷山西江山泉推荐进入佛山消费市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成功将雷山茶叶、天麻、鱼酱酸等企业农特产品推荐进入佛山市消费帮扶优质产品名录、南方优品销售平台、碧桂园APP等销售平台。构建雷山特色生态预制菜发展“1+1+N”政策体系,全力支持特色生态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力推进雷山县特色生态预制菜生产基地建设。8月10日,雷山县全域旅游生态服务平台项目和南猛村精品民宿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雷山县南猛村举行,广东省国强基金会旗下的国华文旅集团将投入5000万元帮助雷山县建设全域旅游生态服务平台,以及投入1000万元在南猛村建设精品民宿。  

  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初步实现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分类提升景区,聚焦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建设,加快西江景区创AAAAA步伐,持续开发提升郎德景区和金仓大塘景区,全面提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标准化、旅游商品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民宿产业,针对后疫情时代特点,积极搭建全域旅游“一张网”,鼓励合作社、群众大力发展环雷公山生态山居民宿,包装推出“我在苗寨有亩茶”“我在苗寨有间房”“我在苗寨有个研学基地”等特色主题产品,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发展生态民宿600余家。比如,近年来,丹江镇白岩村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产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首创村集体收入50%用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30%用于分红、10%用于公益事业、10%用于鼓励合作社的“5311”分配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坚持强化数字赋能,将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内游客引流到全县68个国家传统村落,5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观光和消费,实现区域联动、全域发展。创新发展研学旅游,将郎德景区南统游客服务中心闲置项目打造成乡村振兴学校,通过干部教育培训、中小学生实践培训、高等院校学生研学等方式,讲好生态文明实践课题,促进旅游大提质。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412.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90亿元。

  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做强主导产业,坚持以户为单位,突出比较优势,精准化组织群众大力实施“管好一叶茶、育好一片麻、制好一坛酸(鱼酱酸)、喂好一头猪(牛)、养好一尾鱼、做好一道菜(预制菜)”的“六个一”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价格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全面推行生态种植和养殖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让群众在产业链上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强化智慧对接,成立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着力构建生态产品生产端与销售端连接互通的供应链体系,强化东西部消费协作,千方百计把雷山“苗侗山珍”山货卖出去,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6.3万亩,今年1-7月,全县茶产品产量5503吨,综合产值10.02亿元,同比增长19.2%、21.7%。今年上半年,全县天麻种植面积2.9万亩,产量1300吨,产值1.05亿元。

  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善于从旅游和农业中抓出特色生态工业来,规划建设“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化产业园,引进入驻企业27家,着力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研发一批茶衍生品、天麻酒、鱼酱酸系列产品等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解决就业1000余人。同步发展壮大以银饰刺绣工艺品、山泉水加工等为重点的特色生态工业。坚持以本地特色生态食材为主,研发推出一批具有雷山特色的预制菜和调味品,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  

  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深入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雷榕高速全面动工,持续做好“四好农村路”巩固提升工作,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截至目前,雷山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645.6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1347.029公里。其中,凯雷高速公路12.3公里;国道49.803公里;省道185.448公里;县道201.159公里;乡道226.082公里;村道779.340公里;通组公路191.541公里。深入实施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工程。围绕饮水安全“建管养用”一体化下功夫,有效破解农村饮水“水质差、分散化、效率低、不稳定”问题。目前,全县已建有集镇供水水厂7座,完全解决5.5万集镇人口用水需求。建有40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农村人口13.86万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编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方案,启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项目,实施农村宅基地、高标准农田等一期建设,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启动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实施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开展数字农业建设。目前,全县实行茶园实现网格化数据管理,根据全县茶园分布,将全县茶园划分为85个网格化茶园,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工作台账,精准掌握每块茶园的底数和管理状况。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县、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点)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坚决向“污垃黑”亮剑,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目前全县完成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673户。建设投入使用11座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备14辆垃圾转运车,79辆垃圾清运车,设置649个垃圾收集点并配齐移动式垃圾密闭箱,实现全县行政村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并将每日产生生活垃圾清运至凯里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切实做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目前共清运生活垃圾1.8万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29%;行政村垃圾收运严格按照10天一周期的清运制度开展,其正常运行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30户以上自然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均达到省州划定的任务标准。深入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成功打造2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12个社区居委会,内设“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办事厅和多功能室(远程教育)、卫生(计生)室、警务室、综治调解室、文体活动室、图书(电子)阅览室等,社区全部实现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完成龙头街道城南社区和观音阁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8个中心”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四点半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公共安全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平价购物中心,并投入使用,按照“十个一”标准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法制示范点创建,按照“十室二栏一超市”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面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城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培训就业服务、医保服务、社区教育服务、人口管理、党务居务、就学服务、文化服务等办事服务窗口,满足社区居民各类服务需求。投入5600余万元实施村(居)办公楼改造提升工程,对166个村(居)办公楼及场所进行改造或新建,每个村(社区)都有不低于150平方米的办公楼,彻底改善村级活动场所办公条件。深入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制定印发《雷山县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预案》《雷山县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日常巡查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与数据互通共享机制,持续加强农户住房安全监测,动态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全县群众住房安全。深入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力水平,全力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目前,雷山配电自动化已覆盖45条线路,覆盖率84.91%,剩余8条线路力争年底线路覆盖率达到100%。深入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坚持以雷山智通公司为主体,整合10家快递企业,借助“通村村”平台搭建物流包裹配送系统,实现载人和送货有效融合。目前,各乡镇物流覆盖率100%,46个村级电商网点作为村级物流代办点,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提供物流服务保障。同时强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成储备冷库10余个,总容近2600吨,配置冷链物流车辆13辆。

  以要素保障为基础,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注重加强人才支撑。加强“三名工程”名人才、拔尖乡土人才“双百计划”对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2022年以来择优遴选推荐100名拔尖乡土人才,培育“三名工程”名人才77名。建成14个“名人才”工作室和银饰刺绣作坊,推动97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100名拔尖乡土人才“双百计划”对象发挥传帮带作用,2021年以来开展培训班14期700人次。围绕粮油生产、畜牧水产、经济作物等方面发布“揭榜挂帅”榜单,不断激发技术人才创新活力,目前已发布榜单72个,揭榜19人;选派212名党政干部和专技人员到杭州市、佛山市挂职跟岗学习。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导游、讲解员、绣娘、医生、护士、教师、种植、养殖等各类培训19期2500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授技艺1200余人。注重强化资金保障。成立县资金保障工作专班,统筹各项资金5.38亿元投入“三农”领域,统筹资金1.14亿元投入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和治理专项债券项目,2022年共获得政府一般债券4364万元,获得政府专项债券3亿元。其中1.17亿元用于乡村建设,占比33.81%。注重完善用地政策。重点围绕村庄空闲宅基地和其他空闲用地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其中西江镇西江村利用西江景区发展优势,将位于西江景区北门口右侧的两宗集体建设用地租赁给西江旅游公司用作停车场,实现了权利人以土地资源获利分红,也让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注重抓好督察考核。制定印发《雷山县年度综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雷山县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试行)》和5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把乡村振兴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县委县政府督查督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常态化跟踪督查机制,先后对全县9乡镇(街道)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督查督办9次。

  以乡村治理为引领,全面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坚持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共同发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推广实施“一个党小组、一个微网格、一个村规民约、一个议事理事会、一个志愿服务队”的“五个一”网格治理模式,充分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深化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文明创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努力实现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建成县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9个,全县共划分622个网格、“十联户”单元3815个,并全部配足配齐人员。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创新成立传统村落保护中心,统一编制全县传统村落和苗寨村庄建设指导图集,指引群众按图建房,努力让乡村留住乡愁。同时,探索成立雷山县民族建筑技艺工匠劳务公司,着力聚集、培育一批能工巧匠,既有效抓好非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传统苗寨风貌,又切实帮助解决一批群众就业问题。着力抓好“两违”整治,建立健全从申报到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机制,通过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方式,坚决遏制打击“两违”行为。探索推行“寨管委”模式。结合“十户一体”,深化“寨管委”“楼管委”社会治理模式,组建“寨管委”471个,配备“寨管委”主任471人、委员1792人,确保村村寨寨有组织管事、有地方办事、有人员做事。面推行“红色代办”便民服务。针对农村孤寡老人多、留守儿童多、出门办事难的实际,在154个行政村设立“红色代办站”,建立基层群众无偿服务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推出社区“合约食堂”。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依托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创办社区“合约食堂”,为企业员工和搬迁群众提供就餐服务,有效促进搬迁社区宜居宜业。贵州雷山探索创办“合约食堂”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2022年第47期简报采用;被《人民日报》和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6个行政村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县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雷山县166个村居(社区)中有158个获得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居(社区),占比95.18%,全县9乡镇(街道)均为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街道),占比100%。

  下一步,雷山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抓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坚持打基础、强引领,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统筹和乡镇、村党组织引领,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抓重点、强联结,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提质扩面,加快推动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特色轻工业取得突破,持续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坚持抓建设、强弱项,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传统村落保护,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持惠民生、增福祉,全面加强各类社会保障,努力让群众享有更高的收入、让群众享有更稳定的工作、让群众享有更满意的教育、让群众享有更健康的身心、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作者:吴欣恒 陆胜彪)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关于构树扶贫工程专项评价项目承担机构评审结果公告

丽江市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额超千亿”?官方正式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