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青海】高原山乡绘新景——青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综述

发布人: 陈雪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2-06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海】高原山乡绘新景——青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综述

2021-12-06 10:34:45

巍巍昆仑,在这里绵延千里;滔滔三江,从这里蜿蜒奔腾。位于三江之源的青海,在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瑰丽风光背后,也隐藏着贫困的残酷与无情。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青海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海省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1+8+10”政策体系为牵引,坚决有力推进精准脱贫,减贫成效逐年显现。

公开事项名称

【青海】高原山乡绘新景——青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综述

索引号

制发日期 : 2021-12-06

制发日期

2021-12-06

巍巍昆仑,在这里绵延千里;滔滔三江,从这里蜿蜒奔腾。位于三江之源的青海,在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瑰丽风光背后,也隐藏着贫困的残酷与无情。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青海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海省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1+8+10”政策体系为牵引,坚决有力推进精准脱贫,减贫成效逐年显现。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2020年4月21日,青海省政府发布公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等17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至此,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也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进入2021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省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有效衔接顺畅,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乡村振兴试点有序展开,开局良好。

接续奋斗,巩固成果提成色

新建的藏式砖房整齐排列在碧波荡漾的黄河岸边,村卫生室干净明亮,硬化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接到灶头上……这一切,让德吉村村民加羊索南心里暖暖的:“搬下山后,我开起了农家乐,年均收入从以前的3000多元增到1万多元,现在村里人人都有事做、有钱挣。”

德吉村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2016年9月,尖扎县在昂拉乡河东实施了易地搬迁项目,将县内浅脑山区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7个乡镇30个村、农牧户251户946人集中安置在了德吉村。

搬下山,还要稳得住。搬下山后的德吉村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林产业,积极开发光伏产业;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如今,这里的村民家家都有一条“旱涝保收”的增收渠道,群众收入从搬迁之前的年人均3258元增长至目前的12945元。

德吉村小样本,折射脱贫攻坚大战略。村庄的精彩嬗变,也是全省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青海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青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有力、有序、有效统筹落实“八个一批”、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任务,用“精准”这把利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

没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就失去了基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制度护航巩固脱贫成果。全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坚持“新政策不出、旧政策不退”,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产业提升、人才培育、人居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专项行动方案,建立组织领导、规划目标、工作责任、社会动员、资金保障、监督考核、监测帮扶7项保障体系,跟进配套水利、交通运输、村庄规划、土地使用、以工代赈、金融支持等36个行业配套政策,构建形成了以1个实施意见为牵引、5项行动方案为抓手、7大工作体系为保障、N个配套政策为支撑的“1+5+7+N”有效衔接政策制度顶层设计。

如何守住防止规模性、区域性返贫底线?动态监测帮扶是防返贫最管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据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李青川介绍,今年,青海持续做好动态监测,严格落实筛查预警机制,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为底线,将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6000元、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民群众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健全完善农牧区低收入人口分类救助制度,发挥好民政兜底和保险救助功能,让边缘易致贫人口享受更多惠民政策,做到第一时间纳入、第一时间帮扶、第一时间消除。

不舍昼夜,追赶发展开新局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摘掉贫困帽子后,青海该如何迎接新的大考?

唯干唯实唯先,苦干实干巧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青海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按照“中央有效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得低于50%”的要求,统筹推进农牧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抓好稳岗就业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

“我这个年龄外面去打工人家肯定不要咯!在合作社采摘辣椒,离家近、活不累,每天都有90块钱的工资,生活好着呢。”金秋时节,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黄河滩村的辣椒基地上,68岁的赵国义正和同村的老人们忙着采摘、装箱。

每年7月至10月是贵德辣椒采摘季,产自海拔2200米左右黄河谷地的贵德辣椒因其身长、皮薄、肉厚、微辣、口感较脆而闻名省内外。近年来,该村依托露天蔬菜产业,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今年贵德县绿洁种植专业合作种植了150亩辣椒,亩产达到了7000斤,收入预计在90多万元。下一步,村里将依靠紧邻黄河的地理优势,对蔬菜进行统一育苗、打包、从种植到销售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仅仅是辣椒产业红火了百姓生活,畜牧养殖、生态种植、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一项项特色产业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青海持续做大做强牦牛、藏羊、药材、油菜、马铃薯、青稞、蔬菜、枸杞、饲草、民间手工艺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青海省消费扶贫三年行动方案》落地,累计认定帮扶企业351家、帮扶产品4043款,年产值近300亿元。持续加强“三专一平台”建设,截至10月底,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和线下销售,全省消费帮扶销售额近24亿元,年底有望突破35亿元。

持续抓好稳岗就业。将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指标体系,联合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依托“青海拉面”“青绣”“枸杞采摘”等劳务品牌,创新实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模式,大力支持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持续做好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全面完成全省3.17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登记办理,以全省297个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建立健全各类党群组织,修建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扶贫车间、产业园发挥积极作用,年度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5400万元,在尖扎县、乐都区、兴海县、杂多县、平安区5个县8个安置区建设帮扶车间,预计2022年8月底完工,可带动建档立卡搬迁群众1200余人。

凝聚合力,稳步实现有效衔接

打造宜居乡村,让乡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两层楼房窗明几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屋内盆栽绿意盎然,屋后干净敞亮……这两年,海东市平安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颜值”与“气质”持续提升。

“现在我们村子环境整洁了,在外务工的孩子也爱回老家了,我们农村一点儿都不比城里差。”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条岭村村民谢占芳感到知足与幸福。

今年,青海坚持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乡村振兴试点为突破口,以壮大产业和就业为抓手,突出重点帮扶县,持续抓好乡村基础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乡村综合治理、巩固脱贫成果等工作,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任务仍然艰巨。青海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有序推进成果拓展、稳步实现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形成强大合力。

继续以“双组长”制全力推动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压实五级书记一起抓的政治责任。领导小组下设乡村产业振兴、组织和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乡村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和脱贫成果巩固7个专项工作组,由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挂帅推动。

全面完成省、市(州)、县三级乡村振兴部门调整挂牌,开展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干部互派互学,促进机构转型和职能调整。全面完成新一轮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工作,全省1716个重点村的5221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做好政策制度落实。坚持新政策不出,旧政策不退。全面推动落实好“1+5+7+N”顶层设计,确保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就业培训、医疗卫生、低保兜底等方面享受的惠民政策不断档。

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如今,在青海,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农业产业逆势突围,发展潜能加快释放……全省上下正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关于构树扶贫工程专项评价项目承担机构评审结果公告

丽江市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额超千亿”?官方正式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