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写”好精准扶贫“后半篇文章”——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实施“六个行动”提升脱贫质量纪实

发布人: 石长毅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19-04-19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安徽:“写”好精准扶贫“后半篇文章”——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实施“六个行动”提升脱贫质量纪实

2019-04-19 16:40:32

3月30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第二届桃花梨花节热闹的现场外围,平岗街道五里桥村去年底刚刚脱贫的施善英老人在桃花盛开的果园地里笑得比花儿还灿烂:“我家老两口,政府产业奖补资金在村集体黄桃产业扶贫基地入股,每年分红1000多元,平常在基地干点轻活,一年收入15000元,去年底就脱贫啦!现在,果园越办越好,俺年收入越来越高呢!”这是叶集区实施脱贫攻坚“六个行动”,着力提升脱贫质量,“写”好精准扶贫...

公开事项名称

安徽:“写”好精准扶贫“后半篇文章”——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实施“六个行动”提升脱贫质量纪实

索引号

制发日期 : 2019-04-19

制发日期

2019-04-19

3月30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第二届桃花梨花节热闹的现场外围,平岗街道五里桥村去年底刚刚脱贫的施善英老人在桃花盛开的果园地里笑得比花儿还灿烂:“我家老两口,政府产业奖补资金在村集体黄桃产业扶贫基地入股,每年分红1000多元,平常在基地干点轻活,一年收入15000元,去年底就脱贫啦!现在,果园越办越好,俺年收入越来越高呢!”这是叶集区实施脱贫攻坚“六个行动”,着力提升脱贫质量,“写”好精准扶贫“后半篇文章”的一个事例。

在2016年前,叶集区孙岗乡长岗村还是一个经济薄弱村,受制道路交通、农业灌溉等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匮乏,村民增收一度较为缓慢。尽管长岗村是一个非贫困村,但它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被忽视。2016年以来,累计800余万元财政资金投入该村,新修改造了多条村组道路,维修当家塘、新建抽水站,清理渠道,建起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同时,还实施了光伏扶贫、卷皮扶贫车间扶贫项目,村民的增收路径得到进一步拓展,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1.9万元跃至去年的16万元。

在注重减贫进度的同时,叶集区将脱贫质量摆上了重要位置。近年来,该区以实施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增效行动、特殊群体关爱行动、边缘边远均衡行动、基层基础夯实行动、内生动力激活行动和防范返贫预警行动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定力,“写”好精准扶贫的“后半篇文章”,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产业为根破“增收瓶颈”

帮扶关爱克“坚中之坚”

叶集区平岗街道和平村的贫困户陈佑国,在多重政策帮扶下,于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如今,在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和区里产业奖补政策支持下,他与华农种植合作社置换梨树,有了自己的梨园,再加上他闲暇时在产业扶贫基地务工的收入,家庭稳定年收入达到3万元。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叶集区以“江淮果岭”为平台,实施特色产业增效行动,通过推广“产业+就业+金融+旅游+消费”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置换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盛果期果园经营权,跟着大户学技术,以自主经营果园、空闲时间在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脱贫增收。据了解,近年来,该区建成“江淮果岭”核心区2.5万亩,辐射带动5万亩经果林产业扶贫基地。“江淮果岭”直接惠及该区近500余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加收益4000—12000元(含果园务工收入)。

依托“江淮果岭”这一产业平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不再是一句空话。对于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体,该区则针对性实施了特殊群体关爱行动。在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困难烈士遗属和烈士子女、困境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等特困群体摸底并分类建立台账的基础上,该区将其纳入“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的综合保障体系,并逐一落实帮扶关爱责任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该区三元镇祖师庙村贫困户李西海,因高血压、脑血栓瘫痪在床,虽享受兜底保障类政策,但生活无法自理。镇、村两级考虑他的特殊情况,将他安排到新塘村沙塘康养中心,生活起居由护理员全程照料,如今李西海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在康养中心他结交了朋友,生活也不孤独了,精神状态好了,常年瘫痪在床的他,每天还想着扶着床起来走几步。据了解,该区计划年底前解决一半以上类似李西海的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口集中供养问题。

均衡行动避“悬崖效应”

夯实根基求“扶贫实效”

孙岗乡白龙井村的王昌红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并不是贫困户。可谁曾想,因小女儿患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巨大的治疗花费把家庭拖入了贫困边缘。2018年9月,在省二院就医花了近60万元,通过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报销48万元后,还需自付近12万元。幸运的是,叶集区出台了直接惠及非建档立卡群众的“1579”补充医疗保障政策。在享受这一政策后,她女儿的治疗费用还可以分段报销7.85万元,剩余自付部分不到4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建档立卡户可享受产业、住房、医疗等多种扶贫政策,而部分未达到建档立卡标准的群众,因疾病等因素处于贫困边缘却享受不了扶贫政策。如何避免“悬崖效应”?叶集区正视这一问题,探索均衡发展,实施了边缘边远均衡行动。一方面,抓边缘贫困,重点关注收入略高于扶贫标准不符合建档立卡标准、家中有重病、残疾、低保等边缘贫困人群,逐村建立台账,区政府及时出台补充医疗保障“1579”政策,防范因大病致贫。去年该区343人享受“1579”救助资金359万元,人均减少大病合规医疗支出1.05万元。另一方面,抓边远贫困,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力度,致力于全区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步谋划、分步实施,让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均衡发展。据统计,近三年来,该区农村550平方公里范围内“双基”建设累计投入18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实现76个村社村村通6.5米宽水泥(沥青)路,72个村社开通“1元”城乡公交,村村建有16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通过发展卷皮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租赁出租等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该区紧盯“精准”二字不放松,着力实施基层基础夯实行动,确保让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把好精准识别关,坚持应纳尽纳、应扶尽扶,2018年依规新识别77户202人,动态自然增加843人,自然减少1483人。把好精准施策关,建立完善扶贫项目库,严格执行到村到户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做到措施到户精准。把好精准退出关。开展专班核查,区级均抽调乡村两级200名专业扶贫干部,对标脱贫标准,逐村逐户核查预脱贫户家庭实际情况,防止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志智双扶强“内生动力”

跟踪预警筑“返贫防线”

姚李镇漫山红村60多岁的胡国富,家属和儿子均为智力残疾,他本人身体状况也一直欠佳。过去由于对生活没信心,不仅对脱贫不上心,而且他对屋里屋外的环境也非常不讲究。可自从去年6月村里建起“新风爱心超市”后,村民们发现,老胡变得讲究了,脱贫干劲足了,而且还经常打扫卫生,注重家中物品的摆放规范,屋里屋外环境卫生与过去相比“大变样”。

原来,村里的“新风爱心超市”将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培训、发展产业、落实就业、讲究卫生等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积分制管理,对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脱贫主体意识强的群众定期发放奖励积分,积分可兑换奖品,这有效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据了解,目前该区已建成46家村级“新风爱心超市”,仅漫山红村的“新风爱心超市”已有500户次兑现奖励积分。

脱贫攻坚,既要强化政策帮扶,还得处处激发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激励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叶集区强化“志智双扶”,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作用,着力帮助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除建立村级“新风爱心超市”,该区实施了面向贫困对象的技能课、政策课、帮扶课、励志课“四堂课”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的贫困群众1500余人次,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脱贫信心进一步增强。

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至关重要。为防范脱贫户因重大变故返贫,该区实施防范返贫预警行动,建立健全防范返贫预警机制,全程跟踪脱贫实效,对返贫户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筑牢“返贫防线”,确保稳定脱贫。该区对9044户脱贫户进行跟踪监测,根据家庭发展及收支状况,综合判断脱贫稳定性,分级分段监测返贫风险。对返贫风险高的提前介入、加大干部帮扶和综合施策力度,前置防范关口。去年该区返贫率为0.2%,返贫的14户均为家庭成员生大病且依规不享受“351”“180”政策,经核实确认予以返贫,及时享受健康扶贫政策。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关于构树扶贫工程专项评价项目承担机构评审结果公告

丽江市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额超千亿”?官方正式辟谣